English

雕塑专家呼吁关注雕塑界热点

1998-09-24 来源:光明日报 吴春燕 我有话说

在近日举行的《半个世纪的足迹──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回顾展》上,雕塑界的理论家与艺术家第一次坐在一起,就目前全国雕塑界存在的热点问题交换看法。

一位雕塑者一年创作300多件作品令美院教授倍感惊奇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城市广场和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而许多城市都有一些标志性的城市雕塑代表着这些城市的精神和风貌。而目前我国的许多城雕不尽如人意,城雕是永久性的建筑,一座好的雕塑能流芳百世,因而更需要较高的水平。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宏建认为,目前城雕界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有些作品粗制滥造,他出差到一些地方中小城市,总是在广场、宾馆看见一些不美的雕塑,有的竟然是由民工石匠塑造的,这样的雕塑不是让人赏心悦目,而是毁人眼睛。而就是一些大城市的城雕也有些劣质品,如某世界公园的一些雕塑纯粹为让人玩得开心,却有些是儿童不宜的作品。众所周知,雕塑不像绘画,它的成本高、造价大,特别有些是由大理石等名贵材料制成。对此,他强调说:律师上岗得有个律师资格证,医生行医也有行医执照,而雕塑为何不能也像这些行业一样凭资格上岗?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不是个人行为,一个城市建设的主管人可以一任接一任,而城雕却要留给后人,因此更需要保证质量,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全国城雕界应有一个考核行业资格和颁发上岗执照的机构。

雕塑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雕塑精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民族素质,如深圳市委市政府门前那座由老雕塑家潘鹤所作的名为《拓荒牛》的作品、老雕塑家钱绍武所作的唐山李大钊纪念碑,都是留给后人的一笔笔艺术财富。而在北京市府附近的小花园里一座表现工人和小孩的城雕,却因不美观被一些年轻人暗地里砸掉。北京曾有一位很有名气的画家反串雕塑,却不懂最起码雕塑常识,因而他制作出来的城雕没有重心,而且是平面的,缺乏立体感,白白浪费了许多财力物力。

一位雕塑者在短短的一年内就制作了300多件东西,这让中央美院教授司徒杰倍感惊奇:“这样一个数量,怎么去精雕细刻呢?”老雕塑家钱绍武说,有一些号称抽象派的雕塑作品,似乎很有道理,但我就是发挥我的全部想象也看不懂。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博导叶廷芳说,中国城雕呼唤经典性作品,当代城雕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要有新创造。

有的报纸连某雕塑用了几吨铜都作了详尽报道却唯独漏掉创作者的名字

美术评论家李松说,过去中央美术学院有两个专业没人愿报名,一是雕塑专业,一是中国画专业。为什么?因为雕塑需要重体力劳动,而雕塑工作者又不被社会重视。目前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中国雕塑家正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在一些城雕开幕式上,仍有些新闻只报道参加揭幕式的领导,而不报城雕的作者,有的报纸连某件雕塑作品用了几吨铜都作了详尽的报道,却唯独漏掉创作者本人的名字。中央美院雕塑史博士孙振华说,中国雕塑家在古代就没有地位,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美雕塑却没有流传下作者的名字,希望在重视知识产权的今天不要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雕塑呼唤理论家

目前,我国的雕塑家人数不多,研究者更少。《装饰》杂志主编杭间说,雕塑理论研究薄弱,能说出的雕塑理论家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我们也很难看到非常贴切地评价雕塑的文章,雕塑的理论建设迫切需要引起美术界重视。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代主任王克庆教授说,中央美院开设的雕塑史博士点大都是偏重于外国和古代雕塑的研究,将来我们怎样来写中国当代雕塑史呢?钱绍武说,近来一些雕塑家因创作任务太多,忙于完成各项创作任务,忽略了理论建设,今后应多拿出点时间和精力花在理论研究上。雕塑家郭宝寨说,希望将来全国的雕塑理论家与艺术家能经常友好合作,雕塑艺术家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少走一段弯路,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